打斗还算流畅,作画也比较精致,有一处人物感情表达的有些奇怪。男主看到美女老板怒砸游戏键盘应该是心里感叹而不是惊讶,毕竟玩游戏冲动的有很多。这个还是没有原著合理。
首先还是声明,个人是个纯粹的大外行,网文老书虫,动漫看得少,广播剧也听得少,网络游戏更是一点都没玩过。小说我看了很多遍,动漫只是草草过了一遍,看到第三集,觉得有点失望就放下了。久任的全职伪片花系列不只看,也听了很多遍。对于原著之外的圈子一无所知,也是看了这部动漫的评论才知道还有这个圈子的存在,不是谁的粉,只谈一点外行的路人观众不客观的一家之言。
原著可以说人物刻画,情节算是类型文学里的不错的了,日本走了大批轻小说改编动漫的路子,我们改编网文也未尝不可。
本来是要回复网友白药关于主角配音方面的一点探讨,但无奈个人的废话太多,越写越长,又有一点网文读者对于IP改编的小小私人怨念,结果就变成了评论,这话唠的劲儿简直黄烦烦上身,愁死T T。
只是书里有很多对游戏属性,操作方法的解释应该是改编成动漫的难点,这些自然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个游戏,但要是动漫自然就不可能全靠文字解释了,希望能找到平衡点。
关于叶修这个角色的还原度。
对这部作品还是挺期待的,国漫制作画面上来了,差的就是剧本,之前所谓都神作秦时明月,纳米核心在剧本上还是差些火候。这部作品只要没有无良编剧乱改,基本是没问题的。
如果在广播剧里,讲到人物塑造,那么我们看的是配音,剧情,台词,但我们讨论的是动漫,那么个人觉得,我们要看的除了配音,剧情,台词之外,还有画面形象(专业怎么称呼,不懂- -)。
© 本文版权归作者 寻找真理
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我想了想,是否可以用这样一个等式来表达:
人物塑造=画面形象+台词+剧情+侧面烘托=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直接描写+人物对话+剧情(即在情节中塑造人物)+侧面烘托(各种侧面描写)
首先是画面形象:
画面形象=画风+人物表情+肢体动作
画风,也就是动漫人物的静态外貌(专业怎样称呼,还是不懂- -),即这个角色长什么样。个人对动漫中的设计不太满意,浓浓的古早少女漫画风也就罢了,而且千人一面,没有辨识度。
原著中叶修这人是微胖的,衣着不讲究,不打游戏的时候懒洋洋没精神,嘴里叼着根烟(烟这方面可以让广电背锅,我们不谈。换了我去恶搞,没准让叶修干脆戒烟,大胆的叼根棒棒糖,好歹给可怜的老叶嘴里叼点东西)。
如果让真人演员去表演的话,这人大概有一双半睁不闭的眼,看人的时候半掀着眼皮(懒的),不明显的小躬一点背,微胖(可以不胖,但起码不要是锥子脸,久任的视频里选了张智霖就挺好),但面相清秀,衣物干净,但有一点小邋遢和随便,不够笔挺。总是睡不醒,有一点淡淡的黑眼圈,搞不好走路还要拖着腿(懒的),面部没有太多的表情(还是懒的)。
个人虽然不是游戏宅,但做为一个死宅生物照照镜子就知道我们这个族群是个什么德性了。
动漫中怎样?
男神长相,面部表情有网友做了神总结,一直在微笑,微笑,微笑(这点有截图为证),有位特有才的同学形容说这哪里是叶不修,简直是无敌最俊朗。还有同学神总结说是龙傲天。其他方面呢?
只怕把声音关了,当成默声片来看,这也不是叶修的形象。
听有的同学说刘浩成了个胖子……
如果真是如此的话,用丑化形象来塑造表现人物的善恶,如此低端脸谱化的手法和技巧,是不是有点太偷懒不走心了?另外,是不是对胖子太不友好了点?赤果果的歧视啊我说。
另外听说王大眼做了整容手术,强行一般大了?真的假的?如果真是如此的话,制作方还真有一颗为了美不顾一切的心。
静态形象,面部表情,肢体语言,这是漫画的基本素养,就像一个写手的文字和技巧表达能力,也就是文笔一样,属于最基本的要求。这方面不能简单拿什么钱不够,国漫水平不高来背锅,个人不认。
做不到,想不想做,有没有做,做了多少,这不是一个性质的事。
就拿动漫中关于游戏招式的演绎来讲,哪怕让动漫角色PPT似的,摆个驴皮影式的静态造型,告诉我,小子,看好了,这个动作就叫落花掌,其他的动作都唰唰唰的水过去,做为一个要求不高的外行原著粉我也认可。
做不到,做得少,做得不好,那么说一句国漫水平不高,经费少,原著长,改编难度大,出于商业和市场方面的考量等等原因,大家都可以理解。
但不想做,图省事,只想赚快钱,却拿经费少,国漫水低,商业考量,改编难度大等等原因来卖情怀,我个人不认。
再说台词,剧情。
虽然我看得比较潦草,而且只看了三集,但也可以看出剧情节奏十分着急,就像是在用实际行动说:妈呀,原著上千万字,我们只拍几十集,剧情进度可得快着点,否则剧情拍不完。赶时间,咱们跑步前进吧。
于是,剧情君就喘着粗气一路小跑着往前冲,观众如我只能尔康手状在后面喊,同志,慢着点,不要急,后面没有狼!
必须要承认,几百万字的小说剪裁成几十集的动漫确实有难度,但这不是剧情不讲节奏,没有详略缓急,干巴巴跑步前进的理由,也不是说按照原著的剧情和台词急急忙忙的跑一遍就算是完成任务,这不是马二先生游西游,四处跑一圈,哥来过了,就算完了,就算是忠实原著,就算是还原度高了。如果这样的话,那真怪不得国内编剧地位低,赚钱少,活简单嘛。
几十万字的大长篇改成电影剧本又该怎么办?电影编剧是不是得直接吊死在导演和观众面前,以示改编不易?
原著的上千万字是素材,改成几十集的动漫考的是编剧选择素材,剪裁素材和改编素材的能力,在此基础上,连接剧情,形成节奏。
素材的选择和剪裁是为了表现主题,展现剧情,塑造人物服务,此外,还要形成快慢相宜,舒缓有致的节奏,让观众有观剧的快感和享受,这才算是合格。
拿塑造人物来讲,对剧情和台词的选择就要动一动脑筋。动漫的集数有限,没有足够的篇幅让你做大量的铺垫。为了表现人物个性,那么人物的对手戏和台词的选择就要非常仔细,一句短短的台词很可能既要表现人物个性,又要以此来进行剧情铺垫,很可能还要兼具技术解说,推动剧情等等方面的多重功能。
引用一个栗子。
村上春树《挪威的森林》电影版的一位影评作者举了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,即关于主角和重要配角永泽成为朋友的一段描写。
原著中,两人在食堂遇到,第一句话是由永泽发起的,他问主角看什么书,主角回答说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,并说已经看了三遍。永泽说能看三遍这书的,倒是能成为我的朋友。
由书而结识,这是精神层面的交流,粗俗读者如我看到这里不由想:果然是俩文艺青年,够装逼!
而在电影版中,主角和永泽的对白是由主角发起的,他问永泽,你的炮友数量是否与传闻中一样?
这是神马交流?下三路?三俗网文也不敢这么写。
女观众如我一看到这里不由想:妈蛋,居然是俩流氓青年,真猥琐!
原著有文艺青年圣典之称,其中固然离不开性爱的描写,但这一切都是用文艺方式来描绘,更多的还是要表达精神层面的东西。
主角是个个性孤独,但有自我主张的人,因此木月和永泽这两个外交高手(木月至少表面看来如此)才会被他的内在和个性所吸引。
因此在小说中,风云人物永泽与主角正式的会面,是由永泽首先发起对话,这是由两人的个性所决定。对话的内容也是精神层面的。总的来说,是俩文艺青年做的精神交流。
但在电影中,由主角主动搭讪,说的又是打炮。一句简短对白,两个人物都崩了,电影基调和格调彻底丧失。
电影的基调和格调,人物的塑造不是拿点雨声,蝉鸣,闹鬼似的绿惨惨的色调就可以弥补的。说得粗俗些,逼不是这么装的,这一点从豆瓣的评分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如果仅以台词和剧情不变就算还原度高的标准来讲,电影也没毛病,至少台词是照着原著来的。
影片的色调,声效,这都是风格,是烘托,是小巧,真正的干货还是对原著素材的剪裁,选择,表现。
再有值得一提的就是久任的伪片花和国际邀请赛系列视频制作。
很短的视频,但人物性格,剧情的节奏,原著的笑点,甚至包括英雄暮年,壮心不已的情怀都照顾得很全面,既让人心怀感动,又能热血燃烧。
说到节奏和热血,原著的竞技粉丝还得怨念的提一句,那么短的视频里,游戏画面的打斗还有几个像模像样的镜头呢!蒙我这个外行足够了。
也许视频篇长有限,既是它的弱势,又是它的优势,有讨巧之嫌,但不可否认的是,视频的素材,台词,剧情选择取舍也好,演员的选择也好,配音演员的演绎也好,节奏等等方面也好,制作者确实抓住了原著的精髓,值得动漫制作方参考。
反观这部动漫呢?
角色的台词选择是否有效的表达人物的个性?是否兼具了多重功能?剧情的设计是否完成了这些功能?画面人物的面部表情是否跟上了?
对原著的众多细节是否研究到位?剧情的选择,设计和节奏是否张驰有度?
现实剧情和游戏剧情的比例分配是否合理?对精美画面和大场面是否过于迷恋?打斗设计和表现、技巧、手法和方式的选择是否用心?打斗时主角与配角的戏份比例分配是否合理?
笑点设计是否自然顺畅,合情合理,是否起到了多重功能,是否画龙点睛?
前期的烘托铺垫是否充足,对人物背景、性格,游戏背景、设定等等交待得是否充分,剧情是否得到了层层推进,到最后高潮和爽点,热血和情怀在是否能在需要的时候,需要的高度得以暴发?
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在技术和剧情方面是否有观看门槛,是否得到了友好对待,是否能够得到原著读者一样的体验和感动?
一部好的影片和动漫,评分是从片头开始,本部动漫在这些方面是否合格?
……
再说侧面烘托。
我想引用一下有才的药师同学那篇《小的们!谁去给我好好吹吹这部8.7的国漫良心!》
路人配角众口一词的:我去,我去,我去(有截图为证)……
- -!!!!
这烘托技巧也是没谁了。